上海打工人:一边房租上涨,一边薪资减半,集体“逃离上海”

2022-07-21 17:02:02

免费福利电影 https://www.wapzz.cc

上海一场疫情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,似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闹剧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有人统计了这样一组数据,上海封控的前后3个月里,约有150万人“逃离”。

2022年的春夏交替之季,本该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样子,上海却展现出一幅“颓废”的模样。没错,它正在与疫情经历一场赛跑,究竟谁能胜出,似乎早就有了预示。

为了能够早日给居民一个健康的环境,上海不得不发出通告,所有居民都封控在家。可是谁也没想到,这一封控居然就是45天,长达一个半月。

在这期间,人们越来越不安,毕竟大部分人都无法工作,待在家,没有收入,只能倚靠着家中的剩余食物,和偶尔送来的补助用品度日。

这样的环境下生活,早晚会有人“疯掉”,果不其然,在封控后半期,几乎每天都上演着闹剧,让人哭笑不得。

然而,最让人担忧的莫过于“逃离上海”的话题了,随着舆论的风向,这一话题逐渐成为热门。有人曾在4月到7月做了一份调研,数据显示约有150万人在此期间离开上海。

事实如此,这届留在上海的打工人十分不容易,不仅面临着疫情的乱袭,还要扛着随着被辞退的风险,甚至薪资在此期间降了50%,而在近期,上海的房租又普遍上涨了。

一边面临着薪资下降,一边面临着租金上涨,生活在上海的打工人逐渐萌发了一个念头:逃离上海!

坎坷的离沪之路

这则故事来自于一位沪籍中年男子,网名叫做“阿赵”。

在2022年3月时,他在江苏省如东县工厂打工,可是突然接到了街道办的通知,内容大致为上海发生了疫情,而他户籍在上海,于是要接受隔离和流调。

考虑再三之下,他还是选择回了上海,毕竟是大城市,防控工作十分完善,不会出现各种无理要求,让人愤怒。

回到上海仅1个月时间,就发生了让他后悔的事情。由于病毒扩散,上海全市范围内不得不进行封控,他感到空前绝后的无奈。

到了5月中下旬,他发现身边不断有亲友说要离开上海,而且来打工的邻居们也逐渐表露出焦躁的状态,特别想要离开上海。

这是第一次“离沪潮”,当时只要有接受地的证明,便能在上海开一份《离沪证明》,当时离开的人群大部分都是来沪的打工人、毕业生以及创业失败的老板们。

长期的封控自然会导致一些人出现困境,在这时,人们看到离沪人群逐渐增多,并没有多少感慨,认为一切都在掌控中。

随着身边的人渐渐离开,阿赵逐渐开始变得恐慌,才刚回上海没多久,眼看着这局势不安,又无法正常工作,这日子实在没有盼头,思前想后还是觉得离开上海。

但是他的“离沪之路”却格外坎坷,甚至在这期间遭遇了多次碰壁,精神一度萎靡不振。由于他的户籍在上海,外面的城市没有一个肯开接收证明。

从小在山东长大,可是在山东生活地,负责人并不敢给阿赵开出接收证明。后来在江苏如东公司工作多年,但依旧遭受了拒绝。

无奈之下,他只能继续咬着牙生活,回来已经两个多月,根本没有找到靠谱的工作,眼看着家里的食材也吃完了,这可愁坏了阿赵。

直到6月1日,上海似乎有了转机,很多地区陆续解除限制,每家每户都有固定外出采购的时间,此时阿赵所在的地区正好划分在了低风险区,算是不幸中的万幸。

他决定立即动身前往江苏如东,然而却在高速路口处被立即劝返,慌乱下再次返回了上海,看来想要离开这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6月14日时,他再次踏上了离沪之路,顺利抵达了浙江,接着就是14天的隔离期。6月29日当天清早,阿赵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行程卡是否还在上海,这让他历经波折的“上海”二字终于消失在了行程卡、健康码中。

其实阿赵的经历算是好的,在“离沪之路”上有更多的人遭遇了种种磨难,很多人在4月底就走出了小区,毅然决然搬上行囊离开这里。

事实上,他们并不能顺利离开,但即便是知道前往有众多阻拦,即便是走一步算一步,也要选择“离沪”。

有人说,走投无路的时候,每个人都想要寻求最安慰的地方,也许是家乡,也许是熟悉的外乡,只有这样,才能给予他们慰藉,大概这也是他们离开上海的最主要原因吧。

降薪一半,涨租近30%

这是一则让人感到很凄凉的故事,来自于28岁的小如的分享。

2022年6月,上海本地某个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投诉消息,内容大致为:2020年时每月租金为1790元,2021年每月租金为1890元,到了2022年租金上涨到2060元,除此之外,还要强制收取小区服务费。

整体算下来,3年时间,房租等各项费用合计涨幅就接近30%。然而在类似的平台上,这样的投诉消息一条接一条。

小如就是其中一位,她在嘉定租了一间50平的一居室,刚开始租金为3500/月,然而5个月的时间,房租就上涨到了4500元/月。

这让小如很为难,毕竟这两年公司效益不好,老板总是拖欠薪资,有时奖金还会减半发,一边面临着减薪,一边是房租上涨。

刚接到房租上涨的消息,随后老板便叫大家一起开会,会后得知,自己的薪资降了整整一半,原先的12000元成为了6000元。

6000元的薪资,除去了房租,剩余1500元,在上海这地,顶多能勉强填饱肚子,根本不敢奢望出去逛街。

小如说,有时想要喝杯奶茶,还要到处看有没有优惠券,她说,这一点也不夸张,甚至身边不少外来打工族都是这样的情况。

当然并不是一直都这样,2022年4月之后才出现这样的情况,但不知道会经历多久,如果长期都是这样,自己根本没办法继续待在上海。

她跟同事聊天时很疑惑,为什么这么多外地人都要离沪,可是房租还在疯狂上涨?有这样一种原因,长达2个月的封控,让一些住户对合租室友以及物业、房主感到不满,纷纷想要换房,因此激增的房客推动了房租的上涨。
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2022年的4月-6月正值毕业生离校季,大量的毕业生面临就业,其中就有50%的人群选择租房。

小如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继续忍耐着,她想着也许过段时间会好,结果公司却没能熬过寒冬,宣布倒闭了,不仅奖金没拿到,就连薪资都成了奢望。

在和家人沟通之后,加入了“离沪”大军,当6月迎来曙光后,她第一时间开了证明,踏上了返乡之路。

像小如这样的外乡打工族,在上海十分常见。一边涨租,一边降薪的情况更是成为普遍现象,除非在体制内工作,否则几乎都受到了一定牵连。

选择留在上海的外乡人

虽然“离沪潮”人数接近150万,但是在沪漂的外乡人共计1047.9万人,中心城区为198.9万人,郊区606.9万人。

在上海的常住人口中,几乎有一半都是外乡人,因此有庞大的基数在,“离沪潮”终究是一阵风,潮起潮落后,依旧会有更多人选择来沪打工。

在走投无路的那段日子里,选择留下的外乡人都过得怎样?

一位来自河南的中年男子因为疫情丢了工作,几乎2-3个月的时间都找不到工作。一次他被拍到在高速路附近闲晃,问他为何不回家,他只说“有地方”。

他是不是真的有“家”,我们无迹可寻,只是经常能够在白天看到他在路口晃悠,也许是回家心切,也许是无奈之举,看起来孤苦的背影让人十分心痛。

一位来自湖北的52岁男子,他由于是轻症被隔离在了方舱,痊愈后却无家可归,便随便找了个街头,这一睡就是23天。

也许是有人不忍看到这番模样,也许是他终日的寻找工作,终于找到了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,虽然薪资不高,但也能够维持生计,只是不知道他的内心作何感想。

在这段特殊期间,无数人经历了人生最煎熬的时刻,有上海本地人在ATM机住了30多天,还有卡车司机被困在高速上,每天都靠着附近村民送饭。

这些人的内心是否都惶恐不安,是否都想要“逃离”,这些都不得而知,虽然能在他们眼中看到暗淡的目光,然而最终还是选择继续留下。

5月19日的这天,一张《离沪承诺书》展现在了大家眼前,上面四个大字触目惊心,在离开原因一栏显眼地标注着“活不下去”。

这张承诺书一时间火遍了所有朋友圈,也不知人们看到后会有怎样的心情,写下这几个大字的人内心该有多么绝望。

此外,还有一个热搜让人们格外关注,“上海两室两厅居住22人”,22人生活在百余平米的地方,人与人之间毫无隐私可言,可他们为了生存,为了能留在上海,依旧隐忍着。

为了能留在上海,为了能多一点收入,有多少人悲惨地生活着。成年人的生活何来容易,有一对外乡夫妻,想要多存一点钱,深夜还在路边售卖着炸串,而他们的女儿就在身后的冷餐箱里休息。

生活确实很苦,想要改变命运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,必须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疾苦,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。

凌晨时,你在家休息,殊不知在浦东街头还有多少人为了生存而努力着。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,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。

选择留在上海的除去普通的打工者之外,还有这样一批人,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开设了饭店,可是如今,却总是但黄浦江边看到借酒浇愁的餐饮人。

饭点开一天便是一天的费用,每日的房租、水电、人工以及食物的损耗,又何尝不是头疼的事情呢?

在上海的春夏交替之际,一些高端餐饮店逐渐消亡,他们即便接了单,将小费成倍地增加,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肯配送的小哥。

还有一位叫做仔仔的甜品店老板,在2011年拉开上海创业后,逐渐有了几十万的资产,却在2个月内功亏一篑,甚至欠下了十几万的负债,他又何尝不在崩溃边缘呢?

一场疫情,让无数人逃离上海,即便是留在上海的这些人,也有大部分返贫、破产和欠债,不得不重头再来。

离开上海的人生活真的会一帆风顺吗?那留在上海的人就真的要重新再来吗?除了努力之外,还要期盼世间再无灾难。

满腔热血奔赴上海的人

纵然有再多离开上海的人,和选择留下来的人,都比不过要来上海求学、就业和生活的人多,即便是旅游人数,仍旧占据高位。

上海,这座魔都仍旧充满着吸引力,让人们前来追寻梦想。

一位叫做小强的大专毕业生,毕业后回到家乡找不到好工作,便怀抱着梦想来到了上海,当他踏上这片土地时,他的内心无比激动。

他看到到处都写着招聘启事,要么是日薪500元,要么是日薪2000元,这对于一个小城市出身的他而言,这组数字已然庞大。

他满怀着期待,原来在上海做个外卖骑手每天都能赚到千元薪资,如果去方舱担任防疫人员,每日不仅能领2000元的高薪,还有各项补助。

当他真正求职时,他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泡沫,哪有日薪2000元的工作,就连日薪500元都不是那么简单。

可是既然来到了这片土地,就要闯出一片名堂,年少的他内心依旧火热,信心满满地期待着他能够事业有成。

当小强还没进入工作状态时,就受到疫情的影响,不仅没有住处,原定的方舱医院也拒绝接受他们几个临时工。

到最后,就连给他介绍工作的女孩也被老板无情抛弃,一行人不仅没赚到钱,如今吃喝也成为了问题。

最终小强还是选择回了家乡,等了多日才等到解除限制,他当日就离开了上海,他的内心五味杂谈,这座魔都虽然具有魔力,但同样十分残忍。

结语:

如今的上海依旧繁华,每天到了夜晚霓虹闪烁,吸引无数怀着梦想的年轻人来到黄浦江边,他们一定都在想同样的问题,究竟合适才能够出人头地。

有人分析,上海的经济状况并不是一辆高速飞驰的汽车,在意外来临时,你踩一脚刹车就能停下来。

上海的经济反而像是一架飞行的飞机,当你想要停下来时,面临的就是坠落。当万物恢复如初,则要重新起航飞行,在这期间,就会有无数撑不下去的“乘客”选择下机。

2、3个月的时间,虽然不长,但对于一座繁华之都的打击非常之大,短短的几十天,就能够让一家人失去生活来源,就能让一位成功人士面临破产风险。

在上海解除封控的那一周,几乎每天都有3万人离开,但还有2万人来到这个城市,种种数据表明,这里充满诱惑也充满风险。

如今上海过半的劳动力都是外来人口,就如一句话“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,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”,太现实了。

2022年这个本该充斥着活力和希望的春夏交替之际,却在上海这个城市幻化成为了无数人的遗憾与无奈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新乐新媒体版权所有